球迷网

图片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40周年】数读昆明巨变:农村低保标准年人均达到4080元
[作者:发布时间:2018-11-28 16:38来源:掌上春城]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各级民政部门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充分发挥了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保底作用、基础作用、支持作用和支撑作用,建立完善社会救助,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民政服务和管理成果社会化,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父母失业没有工作,父亲因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中经济来源不能维持家庭生计。”刘先生从小时候就记得家中生活比较贫困,但依靠申请到的低保金,一个月家庭开销基本足够,从上高中到大学,又都申请到了助学金,顺利完成了学业。

1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到今年上半年,昆明城市低保对象7.5万人,支出资金2.06亿元;农村低保对象9.8万人,支出资金1.43亿元;医疗救助15万人次,支出资金4285万元;临时救助1.85万人次,支出资金1600万元;特困人员供养7585人,支出资金2822万元。

2

五华区祥云社区为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发放扶助金。

同时,按照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的要求,有效衔接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目前农村低保标准为年人均4080元,稳定高于扶贫标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效明显,3.4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禄劝、寻甸、东川农村低保对象达7.65万人,占全市的79%,今年上半年已支出资金3.62亿元,占全市的80%以上,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3

社会福利体系日益完善

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建立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目前机构供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月人均为1769元,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感染儿童人月均为1069元。创新养育模式,开展“类家庭”养育,共招募社会爱心家庭11户,养育孤残儿童50名,让孤儿感受到家的温暖。收养登记工作不断规范,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

4

5

志愿者到敬老院关爱慰问老人。

高龄老年人福利有效落实。现有高龄老年人15.4万人,其中80至89岁13.7万人;90至99岁1.6万人,100以上262人,高龄补贴标准为60元、120元和500元;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进公园等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另外,对困难家庭的残疾人除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外,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50元,对重度残疾人发放50元、100元的护理补贴,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6

“刚开始时候800多块钱一个月,到现在已经1000多元了,养老保险待遇每年都在增加,以前还担心老了怎么没收入要靠子女养,现在一点不担心了。”马女士感慨,自己享受到了好政策,老了以后也能享清福,今年自己刚好60岁了,现在就连出门坐公车都能免费了。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

建立了应对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了昆明市县乡村四级救灾应急预案,以省级为依托、市县为支撑、乡村为补充的应急物资联储体系基本形成,现有应急避难场所401个、救灾物资储备库(点)56个。各县(市)区均组建了200人以上的应急处置分队,蓝天救援队、山鹰救援队等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也积极参与,完善了应急救援队伍。多年来,有序应对了干旱、洪涝、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民满意率达90%以上。

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这里老人比较多,很多老人平时自己在家,要是在以前,家里电灯泡坏了好多天都没办法,但现在,谁家里有困难只要和我说,我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给社区或街道,基本都能解决老人困难。”在吴井路社区,楼栋长王大爷开心地说道。

7

老人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电影。

昆明建立了“三社联动”机制,构建“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模式,建立了“社区党委、居委会、综治站、工作站、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 “六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激活社区服务管理 “末梢神经”,解决了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期间,完成了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完成了“和谐社区”三年达标建设工程,城镇社区达标率达98.8%以上,农村社区达标率达97%;全市4个县区、6个街道、13个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社会组织管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8

昆明市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学校)。

9

“四点半学校”亮相昆明老小区。

成立了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平台,盘龙区与西南林业大学合作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了 “巧手工作坊”、“ 四点半学校”等社区社会组织。全市各类社会组织已达8693个,其中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3826个、公益慈善类32个、科技教育卫生类2052个、行业协会商会类352个,其他社会组织2431个。3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达24个。完成了第一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五分离五规范”试点工作,社会组织活力得到激发,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增强,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0

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双拥工作成效明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先后7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每年投入300万元,支持驻昆部队建,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协调安置随军、随调家属,办理军人子女入学入托,解除了官兵的后顾之忧。

优抚对象生活得到保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建立了年均增12%的优抚补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近年来,每年投入抚恤补助资金约2.6亿元、医疗补助资金约1500万元、节日慰问金约800万元,保障了4.5万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活。综合运用现有政策,做好参战退役人员等优抚对象解困工作,每年投入解困资金约5000万元,及时发放解困资金,开展走访、慰问、帮扶等工作,切实做好参战退役等重点优抚对象的解困维稳工作,实现了涉军的总体稳定。

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安置工作评估机制,加大培训教育力度,组织召开供需专场洽谈会,拓宽退役士兵安置渠道,完成了历年的接收安置任务。加强退役士兵信息管理,完成了昆明市1978年以来退役士兵的数据采集工作。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创建活动,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得到落实,军休干部对军休工作满意度达90.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我觉得住在这里挺好的,这里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照顾我,吃得也好,环境也好,又有很多老人在一起,说话聊天都有伴,比在孩子小区里热闹多了。”在晋宁古滇名城养老小镇居住的孙奶奶说道。

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1个、城乡养老机构120个、床位4.0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将达到34张,初步建立起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深受欢迎,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

区划地名工作稳步推进

出台了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地名命名更名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城市道路地名 “大、洋、怪、重”、有路无名等问题得到解决,地名逐步实现标准化。立足推进城市化,近年来完成了昆明市政府驻地迁移和呈贡县、晋宁县撤县设区,有序推进嵩明、宜良、富民等县区的区划调整;完成了撤乡设镇和撤镇设街道办工作。开展界线联检,近五年共完成1条省级、5条市级、 25条县级、205条乡级界线联检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区划地名信息中心,开发地名公共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地名信息服务。(掌上春城 记者王建宇 刘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