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网

图片

昆明市信访局 xf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4277-202105-308074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昆明市信访局 发布日期: 2019-03-29 14:45
名 称: 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19年度行动计划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19年度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9-03-29 14:45 浏览次数:195
字号:[ ]

根据《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的通知》(昆发〔2017〕22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的通知》(昆办通〔2018〕73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确保“一枢纽、四中心、三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 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改革强动能,扩大开放增优势,聚力创新促转型,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二、 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立足当前我市发展实际,重点打基础、补短板,科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着眼长远发展目标,适时谋划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坚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二)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深度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推动改革、破解难题、培植优势,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切实增强昆明的经济辐射力、创新驱动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着力强化统筹谋划、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四)依托优势、彰显特色。依托昆明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化城市建设先进理念的同时,根植本土、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充分彰显昆明的文化特质和独特魅力。

三、 2019年度重点工作

(一)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1. 积极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构建国际化广覆盖航空网,进一步加大国际航线开辟力度。配合昆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公务机候机楼项目等航空项目建设,配合推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年内启动建设。推进高铁引入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昆明高新区飞行示范营地、东川通用机场、富民通用机场、晋宁通用机场等通用航空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2. 加快建设国际铁路枢纽。积极推进渝昆高铁建设工作,争取在年内实现开工。配合推进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威舍至昆明)。(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3. 完善公路路网功能。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昆明绕城高速外环线闭合,东格、寻沾(昆明段)高速公路建成完工。继续推进宜良至石林、石林至泸西、格勒至巧家(昆明段)、武定至倘甸至寻甸、昆明(眠山)至楚雄(广通)等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高速公路完工里程约70公里。争取福宜、三清高速公路项目尽快全面复工,昆明至倘甸高速公路全线开工。推进禄劝至会东、晋宁至易门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省道提升改造项目。(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禄劝县人民政府)

4. 持续推进水运交通建设。推进东川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乌东德水电站翻坝运输方案落地云南岸。(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东川区人民政府、禄劝县人民政府)

5. 完善城市骨干公共交通网络。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4号线、5号线、6号线(二期)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快轨道交通7号线、8号线、9号线、嵩明线、安宁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春雨路道路恢复提升及综合管廊工程、东风路道路恢复提升工程,年内完成滇缅快速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罗衙立交等节点立交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5%。(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昆明轨道公司)

(二)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

6. 推进电力互联互通建设。稳步推进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支持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昆明±800千伏昆北换流站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1亿元。配合完成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输电工程(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电站侧交流配套工程的核准。推进500千伏庄乔(马金铺)输变电工程建设,力争年内投产运营。协调推进云贵互联互通禄劝换流站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禄劝县人民政府)

7. 配合推进中石油云南炼化基地建设。做好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完善与中缅油气管道相匹配的配套设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8. 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出台《昆明市储气设施建设规划(2018—2025年)》,分步推进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昆仑燃气昆明市LNG加工厂、云南能投国融安宁LNG加工厂尽快投产。推进昆明市内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中缅天然气利用。稳步推进昆明盐矿配套专线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三)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

9.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载体城市。完善物流发展空间布局,编制出台《昆明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8—2035年)大纲》。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明确建设运营主体,按照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3个建设专项,分别编制《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科学选址布局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其他物流枢纽为补充,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物流枢纽设施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10.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项目统筹布局,加快推进安宁市桃花村物流集聚区、经开区王家营物流集聚区、云南空港物流集聚区、昆明综保物流集聚区、晋宁区腾俊陆港物流集聚区、嵩明杨林物流集聚区和寻甸天生桥物流集聚区建设,引导不符合规划的物流项目转型升级。提速王家营物流中心、安宁南亚国际陆港等15个省级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城市配送和供应链体系,继续实施王家营生产生活日用品配送中心、昆明粮油配送中心等9个城市(城际)配送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11. 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整合物流管理资源,组建物流工作机构,理顺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综合交通运输和仓储、农工商产品流通、信息技术、市场监管等众多环节和领域,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整合现有市属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物流业务,组建单一企业主体或以战略合作、资本联合形成的企业联盟主导物流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统一的安全作业规范。以铁路及周边综合体投资建设、物流园区开发及运营、土地一级开发、国有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等与民生相关产业为核心布局,打造多元化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统计局)

(四)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

12. 增强区域性国际局功能。推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尽快建成投入使用。鼓励三大基础电信企业丰富云南省通达周边国家跨境光缆系统,扩大经昆明国际局疏通的国际业务规模。在现有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功能的基础上,适时增加昆明区域性国际出入口局互联网业务的落地功能。优化提升外向型信息产业园区国际通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3. 建设区域性互联网交换中心。启动昆明互联网交换节点建设前期研究工作,推进建设昆明市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探索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4. 整合昆明政务云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构建“昆明政务云”。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新一代移动通讯、互联网应用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服务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5. 加快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拟定2019年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昆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6. 优化呈贡信息产业园结构。推动华为、紫光、中星微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现代物流、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在园区内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呈贡信息产业园管委会)

17. 加快信息、数据产业发展。编制完成《昆明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昆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出台《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引进一批区块链创新企业,促进电子政务、跨境贸易、住房租赁、智慧康养等领域率先实现区块链示范应用场景落地。设立区块链发展基金,加快发展区块链产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智慧城市

18. 完善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完成《昆明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昆明市信息化及智慧城市项目管理办法》《昆明智慧城市建设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9.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推进昆明市领导移动决策支持信息平台、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一期)、市民云(或i昆明)、昆明市公共数据库(一期)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科学谋划一批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智能便捷的公益类和使用者付费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

20. 积极引导智慧产业发展。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主动对接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知名企业,采用以“信息化及智慧城市建设市场换投资”的产业扶持培育思路,大力引进智慧城市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助力智慧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21.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三张牌”的部署要求,坚持走“两型三化”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188”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工业攻坚三年行动,加大工业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确保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15%。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组织实施100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编制“数字昆明”发展规划,以“大健康产业+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打好昆明“绿色食品牌”,推动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推动花卉、蔬菜等“6+2”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22.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高效推动昆明综合保税区、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营运,加快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配合省申报建设中国(云南)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申报建设,深化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争取获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新优势,推动跨境旅游、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扩大原油进口和成品油、磷化工、药品、光学仪器、电子产品出口。实施中缅“以物易物”贸易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进出口总额达135亿美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

2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强力推进“一把手”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把工业招商摆在突出位置,实施产业链招商工程,确保工业类项目招商引资占比不低于30%。探索资本注入式招商,设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继续实行项目推进领导“经理负责制”,提高签约项目落地率、开工率。确保引进市外内资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

24. 培育壮大新增长极。推动滇中新区跨越发展,加快打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确保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支持高新区、经开区、杨林经开区整合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园区或以“一区多园”模式进行托管。力争高新区、杨林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支持呈贡区、宜良县、富民县等率先开展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责任单位:滇中新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七)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5. 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中心。依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和植物所,引入国家级技术支撑平台,集聚一批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强化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昆明市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先进企业(集团)合作,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应用。支持10个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中心暨(分中心)年内实现挂牌运行。(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大健康办)

26. 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创新中心。借助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重点围绕蔬菜、花卉和特色农作物3个品类,引进高层次技术平台。依托省农垦集团和有关单位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引入全球食品采购供应链,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云品出滇”走向全球。支持10个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创新中心暨(分中心)年内实现挂牌运行。(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27. 培育信息及芯片产业创新中心。遴选一批信息及芯片产业相关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以硅锗等新材料为主导,把芯片基础材料作为科技攻关主要方向,形成研发优势,为2020年实现信息及芯片产业创新中心挂牌奠定基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8. 优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向国家科技部争取参加2019年金砖国家科技部长联席会议。争取举办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科技双创大赛。争取和俄罗斯萨马拉市建立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和缅甸曼德勒的科技合作,力争实现“昆明·曼德勒科技创新中心”正式签约。引进3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昆明。(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9. 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环境。制定出台《昆明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学习北京海淀“创新发展16条”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建立科技服务业行业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降价创新成本。提高科技金融结合程度,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口径达2.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引进知名科技服务机构10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新认定科技创新团队10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八)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30. 加快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政金企合作,争取信贷支持,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昆明国际金融小镇首期示范点、昆明金融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昆明农商银行组建。(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31. 扩大金融交流与合作。举办“2019国家金融与发展(昆明)国际峰会”。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在昆设立金融合作服务中心、离岸业务创新中心等区域性总部。鼓励金融机构“走出去”发展,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境外机构在跨境融资、结算、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亚洲财富论坛国际财富小镇建设。(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32. 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有序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等行业监管,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健全完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九)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33.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加快产业聚集、项目建设,支持鼓励老旧工业厂房、闲置建筑物转型升级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世博园中央文化区、大连圣亚海洋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创意昆明”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力争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责任单位:市文产办)

34. 推进人文交流合作。新缔结国际友城1座,筹办好第四届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搭建对外文化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文化企业和项目落地昆明。提升南博会、昆交会、商洽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继续举办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等体育品牌赛事。鼓励本地媒体、文化团体、传播机构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知名媒体和企业开展合作。(责任单位:市外办、市教育体育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产办)

35. 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成立“昆明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 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依托友好城市和校际友好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互访和文化交流活动。内培外引,加强对国际化教育所需的教育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强华文教育基地建设,推进汉语国际推广。(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36. 开展医疗卫生交流。支持市属医疗机构与国外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继续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医疗诊疗、疾病预防方面的合作,吸引当地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到昆交流。(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十)加快建设“世界春城花都”

37.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两规融合”,继续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等31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呈贡核心区、巫家坝、草海、东白沙河、大渔等重点片区建设进度,打造城市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启动11个“三旧”改造连片开发项目,实施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继续实施盘龙江景观亮化提升改造和南二环路灯及景观照明恢复提升改造。(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

38. 加快建设花园城市。提升街巷、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绿化美化品质,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建设缤纷多彩的花园城市。加快发展花卉特色产业,力争实现鲜切花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65亿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斗南花卉特色小镇建设。(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

39.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深入开展“青山”保护行动,扎实做好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继续开展五采区专项整治,再完成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五采区全部修复任务的30%。积极推进退耕还林等生态培育工程,全面抓好石漠化治理,实施“四地治理”工程,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新增湿地面积46公顷。深入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确保滇池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启动率达到90%。(责任单位: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滇池管理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

(十一)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40. 提升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推进《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加快《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报批,继续深化开展昆明城市米轨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推进翠湖片区、“昆明老街”片区、南强历史街区整体联动,保护好历史文化建筑群落和人文景观,留住昆明特有的“城市基因”。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五华区人民政府)

4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推进我市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完成第四批历史建筑、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工作。实施不低于20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继续推进实施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西区文物建筑修缮工程。(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4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队伍,鼓励和扶持传承人带徒传艺、组织传习和培训活动。支持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遗产品走进市场,积极振兴传统工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水平,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43. 推动博物馆业健康发展。启动实施翠湖片区博物馆群落建设。完成讲武堂《百年军校将帅摇篮》序厅主题展览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启动昆明市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专题展览项目,组织开展“昆明市流动博物馆”活动20次以上。申报注册备案博物馆不少于1个。(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44.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深化“旅游革命”,继续抓好旅游市场整治,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华强方特文化科技旅游产业园、佳龙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确保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全力支持“一机游”的运营推广。开展国际友城旅游联盟会员城市旅游宣传推广等活动,力争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149万人次。(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十二)加快建设“中国健康之城”

45. 夯实健康城市基础。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化建设和管理,加快实施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教育,营造健康文化,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构建和谐健康的城市生活氛围。(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46. 着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出台《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植物博物馆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完善大健康政策保障机制,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支持我市大健康发展的意见。强化大健康重点项目培育引进工作,继续开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康美(昆明)健康城、鹏瑞利健康城、阿里健康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高新区生物产业基地、滇中新区医药产业园、茨坝生物科技小镇、晋宁健康养老聚集区,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责任单位:市大健康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投资促进局)

47. 强化健康品牌营销推广。开展“中国健康之城”品牌形象设计,在对外交流、招商引资和重大活动中集中展示和传播昆明健康理念、昆明健康标准、昆明健康产品,推广一批健康品牌活动,提升昆明打造“中国健康之城”的国际影响力,树立独特的健康城市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大健康办、市新闻办、市外办)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市人民政府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年度重点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督促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为目标如期完成提供有力保障。12个专项工作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督促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和市级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完成好各项工作,定期召开会办会,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及时将工作推进情况反馈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和市发展改革委。

(二)强化政策保障

各责任单位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及时谋划、研究、梳理、储备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形成项目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产业、财税、投资、经贸、创新、金融、人才等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要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

(三)加强督查考评

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市发展改革委要定期对市级各部门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度等进行监督检查,尽快制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考评办法,将考评结果运用于全市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体系。

(四)加强宣传推介

市新闻办要研究制定年度宣传方案,策划一批报道主题,及时向广大市民通报和介绍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年度重点任务、推进进度、建设成效,加深市民的理解和认知。加大对外宣传推介,与国外主流媒体建立密切的关系,定期邀请国外主流媒体记者来昆明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