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网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生活在“教育的快活林”

孟子“君子三乐”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之前,孔子“益者三乐”亦包含教育的快乐;孟子之后,苏轼感叹孔门师徒之乐,虽周公之富贵、召公之贤,无以易也。近人梁启超认为教师是最有趣味的职业,他们的全部财产就是“教育的快活林”。

笔者在大学已生活40余年,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趣味和快乐。人生在世,荏苒百年,免不了会衰老,会独孤,会烦忧,这些都是没有趣味也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生活在“教育的快活林”,体会着持续地、彻底地、圆满的趣味,享受着最广最大最丰富的快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趣味的事情也会神奇般地变得有趣味,结果是:衰而不老,独而不孤,烦而不忧——此乃“师者三乐”是也。

笔者属马,甲午耳顺,他人体貌之,皆曰“看不出”,并询问“有何健身之法”,答曰:只缘身在“快活林”。“教育的快活林”是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莘莘学子,豆蔻年华,一拨一拨地进来,一拨一拨地离去……永远是青春作伴,永远是青春的校园。

笔者特别喜爱给本科生上课,本科生活泼、新锐、有朝气、有才情。笔者所授课程都与“古”字有关:古代文论、古代美学、古代文化,而问学并诲人于青春的校园,几十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师生同创青春版”。何谓“青春版”?就诲人之道而言,是指带“古”字的课程蕴藏着现代价值和人生智慧,做教师的要将之发掘出来,使古树绽放新花;就诲人之方而言,是如何用议论、叙事加抒情的方式,用诗性与理论思想相融通的方式,将传统文论及文化的趣味和真谛传授给青年学子,并使之进入青年学子的日常生活,融入他们的青春和性情。师生同创,授受友与,做教师的自然会“老而不衰”了。

像笔者这种年龄的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孩子成人之后远走高飞,留下双亲相依为命。笔者以及其近处的同事、远处的同行,虽然早已“空巢”,却也并不孤独。原因很简单,身边总是有学生:本科生课堂的学生多达三位数,研究生课堂也有两位数;老生尚未毕业,新生早已进校;已经离校的学生,返回母校纪念毕业周年时,总忘不了看望老师……独而不孤的趣味,更深一层的内涵是教学相长。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此多的学生与我同行,能做我师的该有多少。笔者曾请两位本科生学生编辑笔者的散文集,窃以为是给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后来笔者无比惊讶也无比惭愧地发现:学生的散文比自己写得好多了。笔者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尤其是四声混淆不清,每次上课,笔者总要发动学生纠正他的四声,做他的语音老师。梁启超将趣味比方为发电,越摩擦越出,所以需要朋友之间的相互砥砺,相互切磋。否则,趣味就会变弱,甚至停摆。常说亦师亦友,学生是忘年交,而且是无功利的。年年岁岁,这么多的学生,“足以相乐如此”,自然是“独而不孤”。

教师也是凡尘中人,也有各自的烦恼人生,也要去应对一些没有趣味的琐屑之事。进教室之前,你还在为一些琐事烦心;可是,一旦走上讲台,面对那些略显稚气却充满渴望的目光,教师用自己的睿智和幽默,一步步,一层层,建构起迷人的学术空间,与学生一并陶醉于斯,原先的烦恼,早已烟消云散……梁启超讲教育的趣味,反复强调教师的导引作用。当教师的,有责任引导学生到高等趣味的路上来,否则,他们到校外找趣味,结果弄得人生无趣味。主张趣味教育的人,要有做“太子太傅”的使命感,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时,给他们一种终身受用的趣味。这种导引或唤起趣味的工作,非常复杂,也非常困难。

“教然后知困”,非拼命求新学问对付不来,故教师要用心去做。不学新知,何以诲人?只有学不厌,方能诲不倦。反过来说,将诲人当作一件正经事,拿出良心去干,怎会厌倦?故只有诲不倦,方能学不厌。日日学,自然不厌;日日诲人,自然不倦。梁启超说,趣味这东西,是愈引愈深,一旦尝到甜头便不可自己,便成为嗜好,便会上瘾,所谓如痴如醉。到了这种境界,哪里还会有忧愁?此乃“烦而不忧”也。

师者三乐,乐乎斯道,借用苏轼的话说,“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作者:李建中,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球迷网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