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个办学任务和方向,高等学校的所有教师都要坚持“四为”方针,把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承担育人的任务,教学中要自觉地和思想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在授业中传道,在解惑中育人。笔者作为一名教师,结合“档案管理及实务”“新闻写作”等具体课程,谈谈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思想引导的思考和实践。
把价值引领融入教学内容
“档案管理及实务”是一门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基础的档案管理和技能的专业课程。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登记和统计、保管、编研、检索、提供与利用八个方面。一般说来,这门课属于事务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如何提高思想性,如何融入价值观的引导?
首先,突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这门课的讲授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认识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凭证,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造福未来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向学生阐述了历史档案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讲课中,笔者曾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2005年10月,时任辽宁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同志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向他赠送了由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的他母亲赵兰坤在辽宁私立坤光女子学校任教时的档案复制件,连战先生接到这份礼物十分高兴。同学们听后深以为然,不仅加深了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这门课的自觉性。
其次,运用革命历史档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众多的历史档案中,革命历史档案是其中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内容。革命历史档案生动地记录了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怕牺牲、浴血奋斗的真实历史和践行理想信念的崇高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在组织学生参与档案馆的实习中笔者都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这方面的事例。
最后,注意从身边的档案中引进德育元素。中国矿业大学已建校一百多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老高校。这几年,在安排学生到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参观学习时,十分注意引导他们从档案中学历史,从历史中学传统。
2012年学校收到了老校友张广石的儿子送来的,其父当年的毕业证、书籍和手稿。这份毕业证是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路矿学堂的第一届第1号毕业证。张广石先生毕生奉献矿业领域,是中国矿业领域的前辈和先驱,是中国矿业大学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这张毕业证和相关史料存放在学校博物馆中,同学们在听我讲述和亲自参观这些历史档案后都非常震撼和感动。
培育辩证思考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方法论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在“新闻写作”的授课中,这一点更为明显。在和学生的接触中笔者了解到,少数学生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思想上存在着一些模糊观念,他们容易把新闻的真实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把歌颂光明和揭露阴暗对立起来,把弘扬正能量和实事求是对立起来,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的倾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的引导。
笔者明确地告诉学生,一篇完整的新闻稿必须具备5W,但是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有完整的5W之外,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还要注意“两点论”。所谓“两点论”,就是说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方面,有正有反,有黑有白,但是这两方面有轻有重,有主有次,不是半斤八两。因此我们在描写和反映事物的时候,要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流和支流。在一个完整的5W后面,有一个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点笔者举了一个例子,在全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中我们总能找到365个最好的教师,也能找到365个最坏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宣传一个最好的老师,给大家的感觉教育战线形势一片大好;反之我们每天都集中宣传一个最坏的教师,则大家一定会感到教育队伍非常糟糕,教育战线一片黑暗。很明显这里有一个立场和角度问题,事实上中国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可以说95%以上应该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宣传工作、新闻报道工作应该宣传主流,而不应抓住极个别的坏例子,就因其为真实就以偏概全。
为此,课堂引导学生,新闻写作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必须有崇高的境界。这个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这个导向就是宣传和弘扬正能量。
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人格
笔者讲授的两门课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学生的实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新闻写作”课程训练中,为此,要求学生的选题必须围绕学校的重要问题或者身边的人和事,以期他们贴近生活,一方面写出鲜活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近距离地接受影响和教育。
2019年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和徐海学院院庆20周年,根据学院的总体安排,笔者组织学生采访了一批老领导和老教授,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采访和写作能力,也对他们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学生在采访原徐海学院老书记、中国矿业大学地质专业1978级学生刘坚写成的《岁月峥嵘兮韶华不负》一文就是生动的例子。采访中刘坚老师说:我们在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上学时,条件非常艰苦,每天早上吃的是玉米糊糊,住的是干打垒的宿舍,窗户都没有玻璃,只有塑料薄膜,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每周六晚一场露天电影。但是我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天晚上熄灯以后大家才被迫离开教室和图书馆,不少同学还要在路灯下或者在寝室打着手电筒继续学习。这些采访记成为了激励学生、催人奋进的生动教材。
同学们在档案馆实习过程中,不仅从档案历史材料中受到教育,同时也从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中得到熏陶。档案大多是纸质载体,在常年接触、查阅、整理档案过程中,工作人员很容易造成皮肤过敏、鼻炎甚至尘肺病等职业病。有一位女同志,在长期整理陈旧档案中,导致大拇指严重的真菌感染,必须定期到医院治疗。但是他们从来都是任劳任怨,对平凡的工作一丝不苟,对事业满腔热忱,对他人高度负责。这些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