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网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从“全国打工第一镇”“留守学生”教育看“留守学生”教育

竹篙镇距县城49公里,总人口约4.9万人。据统计,竹篙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2万人左右,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约0.7万人,因劳务输出抓得早(1986 年政府即开始组织民工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人多,被誉为“全国打工第一镇”。

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必然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为了对我镇“留守学生”的监护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我校于2005年3月对2008名在校学生的委托监护人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留守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留守学生”教育面临的问题

1.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2.委托监护人与“留守学生”缺乏心灵沟通

大部分委托监护人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里话无处可说,不健康的想法难以及时得到发现和矫正。

3.家长对子女的经济缺乏正确的管理

外出务工的家长,在承担养育子女的经济责任这个问题上,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情况是父母因没能照管子女的日常生活,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子女的愧疚感,于是就给子女较多的零花钱,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另一种情况是有极少数父母在外出务工后,由于生活窘迫,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以致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孤僻和悲观厌世的畸形心理。

4.“留守学生”健康的课余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5.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理解和配合

个别的对子女比较关心的家长能按学校的要求,隔一段时间与老师通一次电话,了解一下子女在学校的情况,而多数家长则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不向教师了解子女的情况。即使是了解到子女的情况,知道了学校的要求,这些家长也常常感到鞭长莫及。

6.学生的家庭辅导几乎是一片空白

我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85.7%的委托监护人感到自己根本无条件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一点的委托监护人或许偶尔还问一声“作业做完没有”、“这次考了多少分”;对此不关心的委托监护人对学生的学习问都难得问一声,更不要说深层次的了解和辅导了。

二、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

“留守学生”的教育一直是我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学校为此做了许多常规性的工作,如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开通“爱心电话”,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访,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等。此外,我校还针对本校“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了如下工作:

1.积极开展“扶贫扶志”活动,思想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我校从2002年秋季起,坚持开展“‘1+2’扶贫扶志活动”,即每名教师重点扶持两名(或两名以上)贫困生或道德行为较差的学生。对贫困生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并尽量为其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信息和技术上的帮助;对道德行为较差的学生要以爱心感化。每一学期末,学校都要对教师在“扶贫扶志”活动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考核。由学校行政领导组成的检查组直接与学生和家长对话,一方面检查教职工的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倾听群众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呼声和建议,并适时地向群众宣传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在“扶贫扶志”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学校给予表彰和专项补助。

此外,我校还要求教师每学期家访面不低于70%。家访工作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访”,“访”要与“导”相结合,并且重在“导”。换句话说,教师家访时不仅要向委托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该委托监护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家教知识的个别辅导。

2.成立“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现有条件建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举办委托监护人的学习培训班,宣传新的教育观念,帮助委托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学会管理和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学会与学生沟通。

3.充实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让学生感知到求知的乐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学校还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今天我当家”“、在家做个好孩子”等,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同时鼓励他们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孩子”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

4.大力加强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积极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留守学生”回家后往往是自由的,因为委托监护人对他们的管理较父母要宽松得多,但他们的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手拉手”结对活动,目的是增进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我校除让“留守学生”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手拉手”结对外,还让他们与成都棕北小学的学生“手拉手”结对。同时,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校“留守学生”还与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手拉手”结对活动,共同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

5.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学校改变了过去“以考试论英雄、以分数排坐次”的评价方式,采取学习成绩和特长展示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各班认真开展评选“每周之星”活动(如好学之星、文明之星、自强之星、智慧之星、友爱之星、奉献之星、进步之星等),力求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6.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留守学生”长时间感受不到母爱和父爱,内心常常感到压抑、孤独,较其他学生更需要心理上的引导。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挑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相对优秀、爱生敬业的教师兼任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学校还号召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加强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7.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学校不定期地聘请教育专家、老干部、知名人士以及法制系统的同志,为学生做传统教育、理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采用平等对话、辩论交流、案例剖析和反思等形式,不但使学生获得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等。

8.政府、社区、学校共同配合,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管理系统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的托管辅导和社区教育,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在学校设置方面要合理布局,适当扩大条件较好的城区和中心镇学校的办学规模。政府、学校和社区要联合起来,共同净化社区文化环境,取缔不健康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留守学生”在文明的社区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球迷网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