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共享爱的阳光”2017让爱点亮星空关爱特殊儿童颁奖音乐会在沈阳举行(视觉中国/供图)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游戏,看到林燕,两个孩子跑了过来,打着手语向她问好。
林燕是特殊学校的老师,每天早上送8个听力障碍的孩子去温州市乐清市瓯北第一小学上课,中午送饭,下午在资源教室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放学接回特教学校。
这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方式叫“放卫星”。去年秋季,温州市开始推行“卫星班”随班就读实验。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科说:“每个孩子都要通过专业评估,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合适方式让更多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2014年国家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就已明确指出,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2017年全国融合教育高峰论坛近日在温州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解决当前融合教育困境做了深入研讨。如何让普通学校接纳特殊儿童?如何保证教育质量?特教老师短缺如何解决?如何形成随班就读长效机制?这四个问题成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四道坎。
第一道坎 如何让普通学校接纳特殊儿童
随班就读并不容易。
近两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各省市开展多种随班就读尝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重重困难。
“融合教育的目标是社会和谐和教育公平。”特教资深教授陈玉英指出,残障儿童最终要进入社会工作生活,融合教育是为了补社会的短板。
首先是教育理念问题。
家长不愿把孩子送进普通学校,怕受歧视,普通学校不愿收,怕影响学校声誉,老师也不愿意收,怕影响了班级成绩排名,家长也不愿意,怕影响了自家孩子学习。
“刚开始心里有抵触,不知道该怎么教。”乐清市瓯北一小三(2)班老师胡小珍坦言,她班上来了两个同学,都是听力障碍。
好在家长们没有表达反对意见,孩子们也相处很好,在参加了省里的培训班后,她有了新认识,“这是一种爱的教育”。
为了鼓励普通学校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温州市一次性提供50万元工作经费,班主任有特教津贴,评职称可以加分,特殊孩子不算班级平均分。但接受随班就读的都是农民工子弟学校。
南京市按就近入学原则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接受必须有充分理由。
2015年10月,南京市先确立秦淮、江宁两区作为重点实验区进行整体实验,其他区确定部分实验学校同步跟进实验,轻度、中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戴兴海介绍说:“南京目前有1566名儿童随班就读,占特殊儿童总数的一半,有44所覆盖全市的就读实验学校,5所中学、33所小学、6所幼儿园。”
据了解,南京随班就读儿童主要以中轻度的听障、智障、视障、精神情绪障碍和肢体障碍等一共七类残障学生。视障人数最少,听障次之,智障的最多。
为了推进工作,南京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的随班就读专项经费。但名校并没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
事实上,如果没有行政主导、政策倾斜和充足的经费支持,随班就读很难推进。对于经费紧张的地区来说,随班就读难度较大。
一位西部特教学校校长抱怨说,整个社会对特殊儿童接纳程度不高,推行随班就读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落地的细化政策。
1994年,球迷网就曾下发了推进随班就读的文件,但各地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
“我们推行了12年时间才被社会广泛接受。”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夏峰说,长宁区从1994年开始推行随班就读,到2006年,随班就读学生达到了50%,幼儿园最容易,小学比初中好,初三要升学,最难。
第二道坎 教育质量如何保证
如何保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怎么才能防止随班就读的孩子成了“随班混读”、“随班陪读”甚至“随班就座”?
胡小珍老师说,增加两名特殊儿童后,她要时刻关注这两个孩子,工作量增加了不少,有问题随时要向特教老师求助。
目前学校并没有对随班就读孩子进行学业考核,但她还是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如果遇到孩子情绪发作,特教老师要伸过脸让孩子打,帮他舒缓情绪,普通老师一般都会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普通老师要有特教的专业情怀、专业技能。
对随班就读孩子来说,能否有科学的诊断至关重要。许多特教老师反映,自闭症误诊最多,从而导致了教育方法失当。
“融合教育实践中需要个性化学习,瓶颈在于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认为,随班就读儿童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制定个性化课程,对教学合理评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
四川省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曾经做过反向融合教育实验。
2006年,他们开始招收农民工子女,合班上课,采用普校教材进行融合教学,普通生人数一度过半,因升学成绩突出,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转入特校学习。
“我们更注重孩子的行为品质,实行差异化教学。”王晓琪老师说,但因师资力量短缺,2012年停止招收普通生。
随班就读触动最大的是老师。戴兴海发现,老师的师德境界提升了,“面向每一个”真正从口号变成了行动。毕竟,面对特殊儿童,学困生已经不能算困难了。
去年,南京市教育局共收到78项随班就读课题申报书,有53个课题被立项。
第三道坎 特教老师数量结构均短缺
据人民日报的报道,目前特教老师 大专及以下学历超过40%,欠发达地区教师学历更低;特教教师中,主修特教的仅占30%,大部分由普通学校转岗“半路出家”,特教津贴为基本工资的15%,只占全部收入的5%。
“我们的工作量比普通老师至少多一半,社会认可度不高。”四川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王晓琪说,经常碰到有人问特教老师是不是聋哑人。
当初以聋哑学生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现在生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听障、视障儿童数量直线下降,自闭症、智障、多重障碍儿童越来越多。2014年,南充特校只招到两名听障儿童,只好疏散到区县特校。
“我原来是听障老师,目前也面临转型问题。”王晓琪说。
为解决特教老师短缺,温州、南京目前采用的办法是大力培训普通教师。南京市教育局先安排学校的心理教师、班主任、德育骨干教师兼职做资源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专业性,从今年开始设立资格证制度,考证上岗,同时加大招收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进入普通学校。
让许多特教老师羡慕的是,山西、陕西两省特教老师特教津贴已经提高到基本工资的50%。
戴兴海说:“我们也正在争取增加特教津贴。”
第四道坎 合理评价才能形成随班就读长效机制
随班就读推行了几年后,夏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班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
特教老师天天来,上级部门经常来评估,一些学校嫌麻烦,收了特殊儿童不上报了,混在一起教学。
一些学校被名校兼并后,资源教室被撤销了,特殊学生被集中到一些差的学校去上课,因为占比高,影响了学校声誉,学校没了积极性。初中老师主要精力是升学,随班就读学生被冷落了,赢在了起跑线上,却输在了终点线。
怎么办?
“要实行供给侧改革。”夏峰用一个时髦的名词提出了他们的解决办法,必须解决普通老师的实际困难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买一送一,由特教老师为有书写阅读计算障碍的普通学生提供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换取普通老师对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
对此,陈云英教授持同样观点,特殊教育不但要服务特殊儿童,还要服务普通儿童,对厌学、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服务与支持,这样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戴兴海认为,随班就读要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对老师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加快建立关于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师的荣誉制度体系和工作待遇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