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网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让学生远离心理亚健康

新学期开学,最近关于学生厌学、离家出走等方面的新闻多了起来。有心理学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更是一项重要工作。

学习的压力、家庭教育的缺位、学生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冲突等因素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而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常见表现,如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变差;情绪开始出现不稳,有厌学和闹事倾向;性格有点孤僻,封闭自己,对他人冷漠等,教师如不及时、准确地进行心理干预,就易转为心理疾病。

作为任课教师,面对繁重的文化课教学和不容忽视的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如何更好地兼顾呢?笔者认为,不仅要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将一些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师首先要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及时发现问题的端倪,与学生真诚沟通。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教师要找准心理问题的病灶,精准补足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缺位,解决其心理活动的矛盾冲突,且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循循善诱,既顾及学生的尊严,又达到疏导学生心理的教育目的。

正如“上医治未病”一样,教师应帮助学生远离心理亚健康,或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真正尊重学生,淡化“优等生”“差生”“问题学生”等类别化标签,改变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做法,与学生轻松平等地相处,这样既有助于学生间的和谐相处、友好沟通,又能维护好学生的自尊,使之远离心理亚健康状态。

教师还要注重情感认同,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注重正向激励。比如有的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也要对其站起来的勇气进行肯定;有的学生虽然努力但成绩暂时不理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又能学会与人沟通,增强自信心。

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经常与家庭教育有关。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易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可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双向沟通机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提升家校共同疏导的功效。(作者系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球迷网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