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网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用地域文化丰盈乡村学校

地处古盐运集散地的江苏盐城大丰草堰小学,经历了从古代文庙到近代正心书院,再到如今学校的“进化”历程。近几年来,追求“品性学生、品质教师、品牌文化、品位学校”的办学目标、走文化内涵发展之路,让这所乡村小学在历史厚重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中重启、快进,发生着不断的跳跃。

书香营造,让校园文化更有底蕴

浓浓的盐韵和古镇竹溪盐街,为我们质朴典雅、徽派建筑风格的校园做了充盈与映衬。沿着学校自制的校园文化旅游导图一路走来,在古井、古桥、文化长廊、范仲淹塑像以及随处可见的文化石的装饰下,校园里“草堰战斗”“望海山亭”“周氏宗祠”“三贤祠”“文庙”“盐仓塘”六个文化遗址再现了学校古朴的文化底蕴;党建、国学、古盐、国际四个文化展厅,则充分展示球迷网教育的美好愿景。校园里,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可育人,每一处景点都讲述德育故事。走廊的经典诗文牌匾、楼道的国学文化以及班级阅读展牌,助力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更好成长。

我们精心策划了晨诵、踏歌、午读、暮省、读写绘等活动,校园里的每个清晨,都使用同一首诗开启黎明,为学生注入活力;每周精心挑选三首古诗让学生吟诵,除了作为晨诵必修课的日常诵诗,还有在特别的日子如教师节、母亲节时诵读特别诗歌的情境诵诗。于是,出现在我们这个乡村小学校的日常生活场景是:晨间,孩子们伴随着熟悉的经典诗词歌曲旋律踏歌而行;午间,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中真诚的话语,再通过好书推荐、阅读指导、美文欣赏、班级读书会等逐步推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放学时的暮省,鼓励孩子们坚持每日阅读打卡,用随笔、日记记录阅读成长的足迹,书写阅读心得,编制读写绘本。

学校还定期开展“跳蚤书市”、古诗文考级和课外阅读竞赛活动,在全校掀起大阅读高潮,鼓励孩子们自己带课外书到班级,在教室里开辟班级图书角,开展“好书漂流”活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是展示时间,孩子们可以背诵一首古诗,可以分享积累的好词佳句,可以交流最近阅读的感想,培养他们愿说、敢说、会说并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背着书包过最平静的日子,而让我们飞翔的就是一本本好书。

地域书写,让课程文化更含温度

沿着古街先人曾踏过的青石板,听着熟悉的叫卖声,回溯旧时范公堤边盐堆入云、串场河畔舟楫如龙、酒肆客栈的兴隆生意……我们带领学生追寻盐民奋斗的足迹,进行了又一次有意义的深度挖掘盐文化内涵的尝试。

从2001年开始,学校挖掘地方古桥、古井、古街、古寺等历史文化素材,撰写了“草堰古文化”校本教材,做了乡村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的有益尝试。几年后,我们又进一步丰富内容,编写了第二本校本教材“我爱家乡”,共收集了二十多篇融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的地域文化教育资源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志向。2018年,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地域文化课程编写小组,深入研究草堰古盐文化,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编写了“盐之源”“盐之韵”“盐之歌”系列校本教材,循序渐进地以文化润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化课程的开发为地方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丰富师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丰富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景点,亲近文物,拥抱古迹,所到之处,学生无不兴趣盎然:在义阡禅寺的佛像前驻足观望,忍不住要撞一撞巨大的铜钟;永宁桥畔感叹古桥的沧桑,品味其精工细造的美妙……通过这种综合实践性的参观游览,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古迹的直观了解,产生了真切的热爱家乡之情和研究乡土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学校开展的“竞聘小导游”活动中,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搜集了许多素材,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加工整理,编写出富有个性化的导游词。经过一定培训“上岗”后,在景点前,小导游头戴导游帽、手持小彩旗、身背“古镇小导游”的绶带,像模像样地给“游客”解说。从他们那一串串清脆悦耳、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解说中,既可以听到许多关于古镇的历史,又可以听到许多流传于草堰的优美神话传说。

品牌彰显,让德育文化更具特色

草堰镇是粟裕将军曾战斗过的地方,校园内的草堰战斗遗址留下了红色足迹。携带“红色基因”的学校于2005年4月成立了“粟裕”中队。我们组织队员观看《黄桥决战》《孟良崮战役》等电影,带领学生参观位于镇上的粟裕指挥部——钱氏卷瓦楼,了解粟裕将军的革命故事。

通过“我心中的英雄——粟裕将军”主题队会,让少先队员们深刻地懂得时代需要英雄,决心为队旗争辉,为党旗添彩,争做英雄的传人。为把宏愿落实到实践中,我们组织孩子们来到敬老院、社区、五保户家庭,为他们送上水果、贺卡,带去精彩的节目;开展“与汶川、武汉灾区小朋友手拉手”“为特困学生过集体生日”等活动,培养队员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40多名科任老师和学校近百名留守儿童结队帮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对他们进行诚信、习惯和感恩教育,定期为他们组织诗朗诵、亲近大自然、集体生日聚会等活动,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康的心态与品质。

茶余饭后,人们总爱津津乐道那些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为了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成立了各种社团活动小组。“盐海采访社团”查阅历史资料,走街串巷,走访镇上的老人,收集古镇的民间神话、历史故事;“盐雕社团”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一盘盘散盐经过孩子们配比、上色、兑水、造型等一系列工序,被制作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水牛、绵羊等工艺作品。古镇的美景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盐画社团”“盐情阅读社团”“盐韵音乐社团”“盐风写作社团”到景点写生,将绘画作品制作成展牌展出;将《小城故事多》改编成《小镇故事多》,在校内外进行汇报表演;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加工,择优编印了“风土人情篇”“文物景点篇”“民间故事篇”三本习作集。通过参与和展示,孩子们思维活了,动手能力强了,思考能力提高了,有效反哺了文化知识学习。

围绕地域文化,我们在推进传承中还举办了“地域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民间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吸纳和发扬光大乡土文化的兴趣。地域文化特有的育人功能,为孩子们的童年打上了丰厚的精神底色,也培养了他们多种实践能力。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小学校长、校办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球迷网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球迷网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