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球迷网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围绕基层反映的对学校“管得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18项举措,要求各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实际困难,为基层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放权是前提,以厘清政校关系为根本
明晰管理边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政府都要有边界意识,既尊重别人的边界,也守好自己的边界。实行管、办、评分离,政府当好教练员,学校当好运动员,社会或第三方评价当好裁判员。
纵向上实行二次放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第一次是政府的放权,政府树立“少就是多”的观念,应放尽放,不做千手观音,少对学校的具体事务发号施令。
本着给方向、给规则、给平台、给空间的原则,处理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凸显学校办学主体性,增进办学专业性,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教育行政部门管好大方向,从区域教育的大总管变成学校教育的监督者、指导者、支持者,减少对学校事项的行政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规划、标准、拨款、服务等方式引领学校发展,让学校在统一的方向与规则之下自主发展。学校拥有用人自主权、组织架构权、经费使用权、绩效工资分配权、课程教学改革权,让学校有责有权、权责匹配。
第二次是学校内部实施再次分权。校长权力有限、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必须放权授权,与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利益人共同决策重大事项。相信教师、尊重教师,给教师提供一定的管理平台和展示平台,提升其参与感,增加其获得感。
横向上实行分类放权、精准放权。依据校长的学校治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成熟度及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实行分类管理。对专家型校长或稳定发展型的学校,优先放权,管得越少,学校办得越好。对成长期的校长或管理上存在明显短板的学校,注重专业引领及必要的督导跟进。
这几年,我们自我革命,尝试全员聘任、干部竞聘上岗、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教师雇员制等,激发出区域的办学生机和活力。
管理是关键,以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为核心
依法治教。重新审视现有的学校管理流程,进行流程重构,实行一校一章程、一制度、一规划、一评价。章程立校,维护章程权威,使之成为办学治校的准则和规矩;规划强校,引领学校自主办学;制度治校,保障学校依规运行;评价兴校,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实地考核、量表评价+标志成果+底线清单、底线管理+创新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办学绩效评价。
专业治校。放权后能接好权、用好权,关键在于给校长赋能。作为校长要既懂教育,又懂行政,能够看未来、把方向、做决策、抓落实。处理好行政化与专业化的关系,在行政化上做减法,在专业化上做加法,倡导教育家办学。
实行校长职级制,推进学校去行政化,减轻校长职业倦怠症。实施校长治校能力提升工程。校内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家委会等组织的作用,以专业化服务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民主治校。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民主管理能减少决策与工作失误,使师生心情舒畅,学校运行有效而无形、有和谐无僵固。
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校长应该是学校的首席服务官,坚持少管多理、先理后管,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管理主体,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成为自觉行为。
服务是宗旨,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
强化服务理念。教育质量是尊重出来的,局长要围着校长转,校长要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只有局长把校长放在第一的位置,才有校长把教师、教师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
教育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的“无障碍发展”提供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变常规服务为创新服务,变低层次服务为高层次服务。
优化服务方法。实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包线包片,每个干部联系一所学校,从教师、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轻重缓急,在教育资源统筹上尽可能实现精准投放。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减少、整合各类检查,变专项督导检查为教育综合调研,变行政干预为专家顾问式的服务。
建立马上办、一次办、掌上办、暖心办的“四办”机制,学校可以随时在线上提交难题,教育行政部门接收信息后,马上回应,或提供解决方案,或帮助协调解决,或到现场指导,或集成资源攻关。
确立服务制度。不断深化、延伸教育领域“最多跑一次”。如果在学校经费、人员支持等教育难题的办理上,也能实现“最多跑一次”,无疑具有标杆性的示范意义。教育行政部门舍弃手中权力,明晰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操作规则,实行阳光财务、阳光人事,促使教育资源分配趋于精准化。
在教科研、教改试点项目中,实行申报评估制度,学校向教育局提出项目申请后,经评估、审核、立项后,即可以给予经费和技术支持。这样,校长无须忙于跑关系、跑项目,少了办学的后顾之忧,能更专注于学校的内涵发展,心无旁骛地抓好教育教学,干群关系也变得更为纯粹,区域教育生态变得更为纯净。
(作者系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